目前分類:寫作教學劄記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三年前的暑假赴大陸參訪,有幸和安徽省「漢博」作文班系交流兩岸作文教學的教材、教法,並藉由座談與教學觀摩相互學習,獲益良多。此次交流最大的收穫,是對於批改作文觀念的革新

    所謂的「批改」,其實是「批」與「改」兩個不同的概念。「批」就是給評語,針對學生的作品給提示,告訴他們應該怎樣構思才好?怎樣行文才對?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就好像教師在跟學生討論他的作品一樣。「批」又分為眉批總批。「眉批」是在字裡行間,針對學生作品的思考邏輯、組材結構、遣詞造句或錯別字,即時給予建議;「總批」則是在作品最後,以條列方式檢核學生的作品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整體的優、缺點如何?而「改」則是修改學生的文句,可分為「總體改」和「局部改」兩類,總體改可再細分為改主題、材料和結構三類,局部改也可再細分為改字、詞、句、段和標點符號等。在這部分,幾乎所有的寫作專家都建議:盡量不去大幅刪改學生的作文,因為那是孩子們的心血結晶。如果刪改太多,等於否定了他們的思想,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況且把孩子的童言童語改得太像大人的文章,是毫無意義的。依筆者擔任評審的經驗,遇到這種疑似過於成熟的文筆,評審們也通常會有所質疑而無法名列前茅。

    從批改的方式來看,可以分為「只批不改」、「不批只改」和「精批細改」三種類型。過去的觀念,要求老師要做到「精批細改」,常見老師們即使參加開會、研習,還抱著一大疊作文簿,不停地揮筆疾書。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單位也會定期抽閱,瞭解老師們批改是否認真。然而,根據專家統計及實務經驗,老師們付出這麼多時間、精力所寫下的評語(有時甚至超過文章的內容長度),學生究竟花了多少時間去揣摩、體會呢?答案是幾秒鐘!孩子們通常在老師發下作品時看個一遍(大多數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瞄一遍),隨後收進書包,從此不再理會。你說老師們終年埋首於作文簿中,孜孜矻矻筆耕的成果是什麼?錯別字照樣一錯再錯,文句照樣不通順,語病也始終存在。何也?我歸咎於「精批細改」將寫作的主體本末倒置了,修改文章是作者的責任,不是教師的責任。根據國外的研究發現:如果上課時間夠用,而學生人數足堪教師負荷,「面批面改」是對學生而言最有效的方式

    「漢博」作文班系所採用的批改方式就是「面批面改」。學生打完草稿後,教師會當面點評,指出其文法或用詞上的錯誤,然後根據其內容貧乏或結構零散的地方,要求學生再加以補充或調整。由於是一對一的提點,並當場修改,學生除了明白自己該篇習作的優、缺點之外,同樣的錯誤也不致一犯再犯。大陸學者李建榮、陳吉林(2002)說:「當面批改是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個別輔導,這比精批細改還要費時,但效果絕對好。因為精批細改,儘管老師寫得很詳細、很有道理,但學生是否看得懂,是否能體會老師批改的意圖,還很難說。當面批改,老師可當場向學生提出問題,有時讓學生當面回答,當面糾正錯誤,是能立竿見影的。」朱作仁(1991)也說:「教師與學生面對面地口頭批改,針對性強,只要教師態度誠懇、耐心,就便於了解學生作文的癥結所在,對症下藥。這種批改可密切師生關係,因材施教,學生容易理解,提高快但耗時多。」我相信,儘管「面批面改」較費時,但在小班教學的情況下,是具體可行且對學生更有益的。

    不過,個人認為:光是面批面改還不夠,還必須設法培養學生自我修改的能力和習慣。國學大師葉聖陶(1958)曾說:「寫完一篇東西,看幾遍,修改修改,然後算數,這是好習慣。工作認真的人,寫東西寫得比較好的人,大都有這種好習慣。語文老師訓練學生作文,也要在這一點上注意,敎學生在實踐中養成這種好習慣。」所謂「給他魚吃,不如敎他釣魚的方法」。誠如語文專家沈惠芳老師(2006)所說:「教師的『敎』是為了將來『不需要敎』,所以我們應該把修改文章的權利還給孩子,讓孩子在不斷的修改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筆者的做法是:教師在對學生當面批改、點評之後,還要讓學生把修改後的草稿謄寫一遍,做為定稿。如此,學生對於自己在寫作上的毛病,當有更為深刻的領會,而在謄寫過程中,也能對照草稿跟修改後定稿的差異,長此以往,進步會更神速,因為這是符合心理學上「學習遷移」規律的。

    至於國中階段以上的青少年學生,由於已具備相當的寫作基礎,自我修改能力的養成更為重要。所以批改「高級班」的學生作文,我不但是「精批細改」,還會在批改後給予個別的當面點評,同時用教育部國中會考網站公布的六級分作品做為範本,共同鑑賞與評析,期待「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讓同學們知己知彼,見賢思齊。之後,更要求學生根據我的評語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長期下來,學生的自我修改能力會奠下相當紮實的基礎,同時用心修改後的作品可當做最佳的作文範本,成為寫作測驗的基本材料。正如某位擔任國中教師的家長所說:本班的課程、教材和對學生的要求,可以用「紮實」二字來形容。須知語文能力的培養是一步一腳印,需要一段長時間的積累。但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孩子用心攀登的每一層階梯,都是日後「登高遠眺」的基石。因此,只要是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做法,都值得嘗試。盼望您支持本班的批改做法,與我們一起見證學生的成長。

 

參考書目:

朱作仁(1991)。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福建教育出版社。

李建榮、陳吉林(2002小學作文教學大全。四川大學出版社。

沈惠芳(2006)。批改作文有高招。康軒文教。

kennyb09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年國中會考寫作測驗的題目「從陌生到熟悉」,是一個相當生活化的文題。教育部中央輔導團的老師評析:此題目和考生的心境很貼切,考生可以選擇一個事件,描述從陌生的不安到熟悉的溫暖,要拿四級分應該不難。但個人認為:此題著重內在思想的刻畫。考生必須把從陌生到熟悉之間心路歷程的變化,描寫得細膩、深刻;在心境轉折和想法、感受的描繪上,最好與情境畫面相結合;同時,取材獨到新穎,有較高層次思想體悟的作品,才容易拿高分。

    這個題目乍看之下,應被歸類為「敘事類記敘文」。然而從基測到會考,寫作測驗的題型通常範圍相當廣泛,舉凡人、事、景、物皆可入題。大多數考生可能會聯想到學習某項才藝或技藝的過程,這是「敘事」;或者與同學團隊合作,共同完成某項任務,成員從陌生到熟悉的相處經驗,偏向「寫人」;有一位從小由母親撫養的單親少年,後來因為母親早逝,遂被寄養在親戚的家中。他描述剛開始來到陌生環境的不安,到感受到親人關懷的溫暖,其中融入景物的描寫,藉景寓情;當然也可以寫自己和家中寵物或3C產品的相處歷程,這又偏向「狀物」了。

    今年的會考題目,再次印證並宏所提倡的「炒菜理論」對於參加寫作測驗的考生們是很有幫助的。同學們平時若能養成寫劄記的好習慣,觀察生活中常見的人、事、景、物,將之紀錄下來,備好各種生活經驗的「食材」,考試時看菜名挑選食材,寫作時就不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kennyb09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會考寫作測驗考生的幾點提醒

    夏蟬高鳴,五月份是感恩的季節,「國中教育會考」的腳步卻也悄悄逼近。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九百多個日子的寒窗苦讀就看今朝,想必同學們都已胸有成竹了。然而會考在即,針對參加「寫作測驗」的同學們,還是要提醒大家考前準備以及臨場應變的一些觀念與做法。

    常聽同學們抱怨:「語文複習難,作文的複習更難,簡直像大海撈針——不著邊際,無從下手。」的確,寫作測驗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範圍,靠的是平時的積累。如果只是考前猜猜題,或是看看「優秀作文選」,背背類似的範文,就想拿高分,其結果往往徒勞無功。《中庸》有言:「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在會考前夕你還可以做些什麼?如何做到「不打無把握之仗」呢?

一、考前準備技巧

  (一)整理寫作材料

    把平時所寫的作文找出來,分類整理裝訂成冊(如分成寫人、敘事、狀物、描景、議論、說明等類別),然後根據老師的評語指導,用現在的水平去修改過去的作品,做一番加工潤色,這些作文便成為寶貴的複習材料。因為自己寫過的材料印象最深,在進考場前的40-50分鐘拿出來瀏覽一遍,既能喚起舊經驗,又有利於臨場發揮,應試時很容易就可從大腦的長期記憶資料庫裡搜尋出切題的材料,再予以加工,靈活運用,可以縮短構思的時間,文思更是有如泉湧,也符合心理學上「學習遷移」的原理。就如同炒菜一般,同樣幾樣食材可以炒出不同的菜色,考試時就是看菜名挑選食材;然則你手邊如果沒有半樣食材(可供寫入作文的材料),即便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呀!

  (二)模擬實戰演練

    寫作也是一種熟能生巧的技能,臨考前的猜題、押寶、背文固然不足取,但模擬考試情境進行實戰演練則是非常必要的。模擬時,舉凡寫作的時間、場所,都應該盡量接近考試的情境,甚至可以隨機抽題,讓自己適應在完全不知道題目的狀況下寫作。

    嚴格的時間管控是模擬寫作的重中之重。「贏得了時間,就是贏得勝利。」在運動場上是這樣,在考場上也是如此。要做到熟練地分配並控制寫作時間,還得靠平時嚴格的訓練。一般來說,如果要求在50分鐘內完成一篇作文,最佳的時間安排如下表:

形式

字數

總時間

作文全過程

審題

構思、綱要

行文

修改

命題作文或

半命題作文

500-600

50分鐘

3分鐘

7分鐘

35分鐘

5分鐘

    審題、構思(包括列提綱)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儲存在腦中可運用的材料多,題目又剛好適用,就可以節省這部分的時間,但不要少於3-5分鐘;如果超過15分鐘,很可能會帶來寫作的被動,不是草草收兵,就是時間不夠用。至於行文,是指從寫第一句話開始,到結尾的動筆過程,這個過程至少要30分鐘。假設你一分鐘可寫出20個字,則乘上30分鐘,充其量你的總字數不可超過600字,否則時間不夠,文章容易有頭無尾或虎頭蛇尾,因此必須在字數與字跡之間取得平衡,去測量自己一分鐘可以寫出幾個字。

    上表介紹的是最佳的時間控制方法,但是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考試的形式、內容也不同,要因人、因時、因地去做適當調整。

  (三)工具準備齊全

    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場作文除了事先的準備與訓練、臨場的反應與運思,精選書寫工具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人筆合一」是寫作者最高的境界,尤其在時間緊迫之下,筆桿與手指的契合度往往會影響寫出的字體好看與否,筆不會溢墨,則可以免除稿紙被手掌抹得一團黑的情況。因此有所謂「養筆」的做法:平常就準備一打好寫的筆(最好是自己熟悉的同樣品牌),輪流使用書寫,培養硬筆桿與手指操控之間的契合度。等到每枝筆的墨水到了中段時,從中挑出筆芯最滑溜也不會溢墨的筆3-5枝進入考場,千萬不要故作瀟灑的只帶一枝筆就上場廝殺,因為武器難免會有故障的時候,萬一寫到中間筆掉到地上而斷水了怎麼辦?遇到這樣的窘境,會讓人欲哭無淚。

    由於寫作測驗規定只能使用黑筆,而且是掃描到電腦做閱卷的,因此以0.5㎜粗細的筆在電腦螢幕上看的效果最為清晰。至於考試時難免會寫錯字,建議使用5mm修正帶,剛好可以塗滿整格。

二、考場應變技巧

  (一)詞不達意時的對策

    在考場作文中,為了講求速度,有時來不及推敲字句,也有時頭腦突然短路,想運用的詞彙一下子想不起來,這時可以採用兩個方法:1.留空:暫時留下這個詞的空格,待記起來或檢查修改時,再到原來的空格中補寫進去。2.換詞:換上另一個同義詞,或者換句話說,比如「一串串(  )綠的葡萄,真(  )人喜愛。」其中「碧綠」的「碧」字、「惹人喜愛」的「惹」字,一時記不起來,可以改換成「綠得發亮」、「叫人喜愛」,這樣既不影響原意,又不會因此而使思路中斷。當然,若非迫不得已,運用優美的詞彙或成語還是拿高分的關鍵所在。

  (二)時間緊迫時的對策

    離收卷只剩10-15分鐘,文章尚在鋪敘或擴展,還沒有考慮結尾,怎麼辦呢?此時,要採取「確保主題,盡快收口」的策略:1.緊縮內容:在主文的末段,將原先準備細描的改為概述,將對話簡化為敘述,或省略某個事例,縮短某個環節,這樣雖傷枝葉,但無礙主幹。2.確保高潮:如果是故事情節較強的文章,將要寫到高潮時嘎然而止,將會前功盡棄。這時,只有確保高潮,簡略收攏,留有餘味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或者設法將結尾寫成既是高潮又是結局。切記一定要有結論,文章才算完整。

  (三)作文離題時的對策

    考場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作文離題的現象時常發生,怎樣搶救離題的作文呢?

    1.撥正龍頭法:就是將一個不切題或全走題的開頭,不管寫到哪兒,或字多字少,先用刪節號省略,然後冷靜下來考慮,以一兩句畫龍點睛的話做為過渡句或過渡段,把它一下子撥正過來,從而使偏題的內容一下就轉回到切題的軌道上來。比如有一位考生將《我的爸爸》寫成了《我的媽媽》,一寫就是一百多字,等到自己發覺內容離題時,開頭已寫成了,怎麼辦呢?他冷靜下來,就地取材,把已寫好媽媽如何如何的這段文字,用來襯托爸爸,在刪節號後面寫了一段畫龍點睛的話:「與爸爸相比,媽媽那就遜色多了,不信,我就說給你聽聽。」接著開始舉例說明,並在這件事的結尾處又加上一句:「你看,爸爸是不是比媽媽更愛我呢?」如此便解了燃眉之急。

    2.換詞點題法:

    當我們寫完文章後,閱讀檢查時發現文不對題,可是剩下的時間不多了,重寫顯然來不及,不改也不行,這時就可以採用此法。先修改開頭和結尾,把題目的關鍵詞(題眼)設法插入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中去。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還應該對文章中與題目不完全相符的內容略作些改動才好。

    例如有一位考生寫《我的愛好》,開頭是這樣寫的:「我的課餘生活多采多姿,打羽毛球、下棋、看書、繪畫……」,接著在主文中寫自己放學後怎樣跟同伴打羽毛球、下棋、看書、繪畫,結尾寫道:「我的課餘生活豐富多彩,過得幸福快樂。」看到這裡,你知道這篇文章已經離題了,其實他是在寫《我的課餘生活》。於是他將開頭的「課餘生活」換成「愛好」一詞;將結尾改為:「我的愛好是豐富多彩的。這些愛好,既增長了我的知識和智慧,又陶冶了我的情操,伴我度過許多美好的時光。」這樣一改,首尾顯然就呼應了,而且也緊扣題眼,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如果還有時間的話,把主文中的關鍵詞也換成「愛好」一詞,整篇作文不就切題了嗎?

    所謂「臨陣磨槍,不利也光。」以上提供的是考前準備以及考場應變的技巧,考生們若能善用這段考前時光,做好充分的準備,應考時便能成竹在胸。然而技巧畢竟是毫末,實力才是基礎。仍然希望同學們平時多讀、多寫,厚積寫作的功柢,再加上考場的技巧訓練,則旗開得勝者,捨我其誰?

kennyb09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長也能教會孩子寫作

芥菜籽作文教室  施並宏

    小學生面對作文簿,咬著筆桿,抓耳撓腮,就是一個字都寫不出來——這個畫面令許多家長頭痛萬分。筆者在二十年的寫作教學歷程中,也不斷被問到這個問題:「為什麼孩子明明看了很多書,寫作文時卻派不上用場呢?」事實上,歸納小學生寫不好作文的原因,不外乎沒有材料可以寫、不知道怎麼下筆鋪陳組材、文章內容淺白空洞……等,若要筆者開藥方,「培養觀察方法」、「範文引導寫作」兩者絕對能調理體質,強筋健骨。以下不揣淺陋,提出一些容易操作的具體策略,相信做為家長的您,只要有心,也可以教會孩子寫作文。

一、從生活情境教會孩子觀察方法

    「觀察」是認識世界各種事物的窗口,更是獲得寫作材料的不二法門。日常生活中值得寫進文章的材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現代家長最看重的,也是假日全家出遊,共享幸福的親子時光。但為什麼這些生活經驗進不了孩子的大腦,成不了寫作的材料呢?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這是「鷹架」沒搭好。也就是說:孩子玩是玩了,看是看了,但是都沒有看進去、記下來。人腦就像電腦,生活中瀏覽過的人事景物不知凡幾,但真正烙印在腦海中長記不忘的卻少之又少。如果要讓孩子將生活經驗記憶下來,那就要帶領他做觀察。學會觀察的方法,孩子將養成主動觀察的好習慣,一生受用。

    觀察的要領有三:首先,是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通常是先看「整體」再看「局部」,然而各種事物的組成部件不同,對於局部的觀察順序也會因物而異。比如寫一雙鞋,就可分成鞋尖、鞋面、鞋側、鞋跟、鞋底等幾個部位,分別觀察。再以觀察植物為例,其外形結構不外乎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而「葉」的部分還有葉柄、葉緣、葉尖、葉脈和葉背;「花」的部分也有花瓣、花蕊、花萼、花托等結構,如果能仔細觀察每個部位的特徵,再依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繪圖加上重點筆記,寫作時就不怕沒有材料可寫了。

    其次,是要調動多種感官同時觀察。觀察不能只靠眼睛去看,還要用手摸、用鼻子聞、用耳朵聽以及用腦子想,有時甚至要用舌頭去嚐嚐。因為事物除了肉眼可見的形狀、大小、數量、顏色以外,還有些性質是肉眼看不出來的,比如:質地、聲音、冷熱、軟硬、味道等,為了更準確地對事物進行觀察,必須調動各種感官相互支援,才能把物體描寫得生動鮮活,這就是所謂的「體驗」或「體察」,也可以稱為「感官拓思法」。

    最後,要透過比較觀察,抓住事物的特點。舉例來說:當你第一眼看到長頸鹿時,你會注意到牠身上什麼地方呢?是瘦瘦高高的身體嗎?是長長的脖子嗎?還是身上一塊塊多邊形的斑紋呢?這都是長頸鹿與眾不同的地方,我們稱之為「特徵」。你也可以觀察一下班上的同學,他們幾乎沒有一個是完全相同的。單從外表和性格來看,就有不少差異:有的個子高,有的個子矮;頭形有大、有小、有圓、有扁;有的濃眉大眼,有的蛾眉鳳目;有的體格結實,有的骨瘦如柴;有人說話聲如洪鐘,有人講話輕聲細語;有人是急驚風,有人是慢郎中……,唯有掌握了他(她)的特點,才能將其真實面貌反映出來。

二、從短文讀寫幫助孩子累積材料

    寫作所需的材料可以分成直接經驗間接經驗兩種:發生在自己生命中的悲歡離合是最容易掌握和表達的「直接經驗」,可以從觀察和體會擷取,以文字再現。可是要怎麼才能寫得情真意切、詞藻優美呢?就要靠閱讀別人的好文章來觀摩學習了。另外,很多文題是孩子生活中缺乏或從未經歷的體驗,比如要家長開車接送的孩子寫「上學途中」,要家中沒養貓狗的孩子寫「我的寵物」,甚至要家庭幸福的孩子寫親人過世的經驗,都是強他們所難,怎麼辦呢?還是得靠閱讀。從書籍雜誌、報刊媒體吸取別人的生活經驗,轉化為自己的寫作材料,這便是「間接經驗」。所以說: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沒有充足的輸入,何來豐富的產出?

    閱讀的方式有「博覽」和「精讀」之分。前者是大量閱讀,後者是針對特定文本深入地分析探討。我想:一般人讀書大多屬於前者,孩子們尤其喜歡讀故事性強的書籍(比如小說),但這類讀物是以情節動人,讀完後並不對寫作有直接的助益。真正能立竿見影,幫孩子完成一篇作文的,是與題目有關的短篇散文(以下統稱「短文」),它的來源主要是教科書的課文、報章雜誌的投稿作品(特別推薦《國語日報》的學生創作)、網路文章等。筆者過去常建議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剪報,藉以累積大量的短文,並按文體(記敘、抒情、議論、說明、應用等)或題材(寫人、敘事、狀物、描寫等)分門別類,久之就成為豐富的作文範本資料庫。

    學生的作文訓練是一個從模仿到創造的過程。從仿到作,由俗入雅,這是學生寫作的基本規律。寫作前,可以選擇二、三篇與主題相關的短文,從下列幾個層面與孩子一同比較、賞析:

    (一)立意取材方面:文章中心思想為何?從哪個角度選取題材?

    (二)結構組織方面:開頭、結尾有何特色?怎樣組織材料、架構文章?怎樣區分詳略?

    (三)遣詞造句方面:文章中有哪些優詞美句?運用了哪些句群和修辭手法?

    對於寫作能力比較差的孩子,筆者建議家長可以從「抄寫」優美的短文著手。因為古人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同理,藉由抄寫的過程,也可以掌握寫作的要領,培養對文學的鑑賞力。所謂「眼過千遍不若手過一遍」,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孩子抄寫時,其腦部有三個區域顯示出活動有所增強,分別為左梭狀腦迴、額下迴和後頂葉皮層,這三個區域與成人閱讀和書寫時活躍的大腦區域相同。因為視覺和動作的配合,看似機械的抄寫,卻能促進大腦的活動,提升學習效果。只要孩子能做到坐姿端正、字體工整,抄寫美文絕對能在孩子的大腦烙下痕跡,收潛移默化之功。

    總之,寫作能力是記憶力、理解力、創造力和邏輯思考能力的綜合展現。國小階段,孩子的寫作能力提升,連帶也能促進其他領域的學習效果。而面對全球中文熱的趨勢,未來孩子的寫作力,將不僅做為狹隘的考試工具,更是人才競爭的關鍵能力。家長們要增進孩子的寫作能力,其實不假外求,從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從讀寫短文中幫助孩子學會分析與鑑賞,您,也可以成為孩子的作文老師!

kennyb09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改革與社會變遷

86年全國語文競賽小學教師組作文第一名 新竹縣 施並宏

「有怎樣的教育,就有怎樣的國民;有怎樣的國民,就有怎樣的國家。」

西元一九七○年代,蘇聯太空船首次成功發射昇空,美國人從傳播媒體上得到這一資訊,引起了全國的大恐慌,因此而重新檢視美國教育,發現過度注重兒童本位的人本教育政策,導致學生基本學科能力的普遍不足,因此興起了重視學科本位,尤其科學教育的新政策。古往今來,每當國家面臨轉型的瓶頸,社會急遽變遷的時代,人們首先想到該改革的,一定是教育!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面臨國家生死存亡之秋,發表了「菲希特告德意志人民書」,念茲在茲是教育的改革;美國總統柯林頓於競選連任時,打出教育改革的口號,聲稱要讓美國「八歲的孩子都能讀,十二歲的孩子都能上網際網路。」因而贏得人民的選票。我們今天正站在世紀交接的當口,面對的是李總統登輝先生所說:「政治更民主,生活更自由,社會多元化」的二十一世紀即將到來,在這個一日數變,以變為常的時代,必須要以「教育改革」為國家謀求永續經營的第一要務,才能使我國在邁入二十一世紀之後,能保有過去的成果,並昂然屹立於國際社會。

我國現有的教育體制,無論是學制、課程、教材、教法,以迄師資培育方式及學校經營理念,在面對解嚴後急遽變遷的社會,皆感捉襟見肘,漸漸跟不上社會脈動。尤其民國八○年代以降,政治愈趨民主,人民已經能以成熟的民主素養選賢與能,黑金、貪污腐化逐漸為民眾厭棄;社會價值更為多元,各族群都願意在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之下,營造「生命共同體」,另一方面,由於工商社會人際疏離,小家庭盛行,父母與子女缺乏足夠相處時間,造成本位主義、功利主義心態,人們普遍不善於處理群己關係,新新人類更標榜「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自利價值觀,因此造成道德淪喪,犯罪數量增加,年齡層下降,自去年起一連串重大治安案件,均導因於此。面對社會亂象,學校亦不能倖免的充滿功利色彩,且傳統升學主義、主智主義盛行之下,百分之七十學生被犧牲成為學校的「邊緣人」,復仇式社會,與社會亂象相互滋長,惡性循環。凡此種種,皆須由教育體制的根本改革著手,方能收振衰起蔽之功。因此,行政院自八十三年成立「教育改革委員會」,完成「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作為教改政策的總指導方針。「教育改革」在今日已是劍及履及的要務,吾輩教育工作者,焉能自外於教改浪潮之外?

為此,本於教育改革乃是因應社會變遷而來,筆者願就社會變遷之下之教育改革之道,提出一些淺見:

首先,我們的社會已是充分民主化的社會,在民主社會中,人人皆有參與政治的權利,法治則是維持社會安定的主要力量,因此我們要重視民主法治教育,培養學生「守法重紀,尊重人我」的觀念。而且,在道德逐漸多元的今天,傳統教條式的道德教育已不合需要,因此必須重視人格養成教育,運用價值澄清教學,培養學生自律的道德判斷,能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且能具備以國家社會為己任的胸襟。

其次,為因應社會的多元化,必須指導未來的國民重視人際和諧,能具備高的EQ,妥善處理群己關係。且要推動鄉土教學,使學生由了解本土文化開始,涵融族群共存共榮的胸襟。進而培養學生的國際觀,使其能尊重不同的文化,成為具有「鄉土情、中國心、世界觀」的未來國民。

再則,由於家庭結構的改變,導致親子關係的疏離,應該制定「家庭教育法」,重視親職教育,重新喚起傳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倫理親情在家庭生根,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

最後,有感於「教育的興衰,起於教師的良窳」,以及吳部長說「教師是教育改革的主角」,每一位教師,都對教育改革責無旁貸,教師必須主動、積極地參與教改事務,了解教師法所賦予的權利義務,同時建立終身學習的職志,扮演學生言行的良好示範,及科技推動的尖兵,教育改革工作方能有根有基,可長可久。

   吳京部長曾說:「我們現在在教育的,是十二年後的國民」。面對社會變遷,教育改革工作必須劍及履及的去推動,但願每位教育同仁皆能抱持著愛與榜樣,以「鐵肩擔教育」、「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態度,成為教育改革的推動者,則我們的國家、民族必能在二十一世紀發揚光大,成為地球村的中流砥柱。

kennyb09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意志與毅力


【事例】


林義傑橫越撒哈拉沙漠


    歷經一百一十一天、超過 七千三百公里 的長途跋涉,台灣「超馬王子」林義傑和美國查理(Charlie Engle)、加拿大雷伊(Ray Zahab),終於抵達終點紅海旁,完成人類史無前例的橫越撒哈拉沙漠壯舉。


    為了趕在一百一十一天跑完全程,林義傑最後四天只睡了六、七個小時,連續一週每天跑超過一百公里,在完成這項艱難挑戰後,他開心地說:「這份榮耀不只屬於林義傑,而是全台灣人的驕傲。」


    這次橫越計畫除了要對抗沙漠惡劣的天候外,還要閃避非洲國家的內亂,在行經尼日時,因利比亞入境許可受阻,三人被迫繞路前進,拖延時間直到入境簽證的問題解決。沒想到進入利比亞後,路線一再受阻,利比亞軍隊一路隨行,嚴格監控並限制三人前進方向,導致路線錯亂,浪費三天時間,讓三人白跑約兩百公里。


    林義傑在進入最後階段時,身體出現不適,腹瀉將近一週,雙腳不斷起水泡,體重狂掉五公斤,間接影響到表現,但他靠著驚人的意志力,最後衝刺更連續跑了三十六小時,將人類體能發揮到極限。


 


【論點闡述】


    毅力不能放在嘴上說,它是沉默中一小步一小步不間斷的跨越,它是意志力支撐下持久的行動。水滴之力微不足道,卻能穿透石塊;愚公年老力衰,卻敢於率子孫向巍然的太行、王屋二山開戰。龜兔賽跑中的烏龜,一步一腳印,最終讓驕傲輕敵的兔子甘拜下風;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在四面楚歌的包圍下信心盡失,卻落得自刎烏江,成為歷史的敗將。可見成功植基於堅忍不拔的毅力,而意志不堅、半途而廢的人,往往導致失敗。也許你的力量渺小,但只要擁有鍥而不捨的毅力,便沒有征服不了的高峰;也許你的資質平庸,但只要擁有不屈不撓的意志,便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行百里者半九十」,堅持到最後一刻的才是勝者。讓我們從小事做起,磨練自己的意志,錘鍊自我的毅力,為人生寫出最美的篇章。


 


100字論據】


    林義傑歷經一百一十一天、超過 七千三百公里 的長途跋涉,除了要對抗沙漠惡劣的天候外,還要閃避非洲國家的內亂,更需克服身體的不適。但他靠著驚人的意志力,將體能發揮到極限,終於完成橫越撒哈拉沙漠的壯舉。


 


50字論據】


    林義傑靠著驚人的意志力,歷經一百一十一天、超過 七千三百公里 的長途跋涉,終於完成橫越撒哈拉沙漠的壯舉。


 


【格言名句】


l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


l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篇


l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l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l          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孫文


l          沒有暗礁,哪能激起美麗的浪花。——海明威


l          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l          勇敢,世界就會讓步。如果有時候你被它打敗了,不斷地勇敢再勇敢,它就會屈服。——薩克雷


l          人最兇狠的敵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高爾基


 


【類比聯想】


蘇麗文為癌父忍膝傷 奮戰不退


        2008年北京奧運跆拳道賽,中華隊女子第二量級蘇麗文嚴重膝傷咬牙撐完三戰,雖在銅牌戰不敵克羅埃西亞選手祖布契琪,只得到第五名,但她拚搏不退、銅牌戰十一次倒下再起,奮戰精神感動全場。


    蘇麗文上午第一戰對南韓女將林秀貞時就傷了左膝韌帶,原本得放棄比賽,但賽前她承諾父親:「我拚金牌,老爸拚健康。」雖然輸了首戰,跟金牌無緣,心中還是想著這個承諾。她說:「不管如何,我要踢下去。」經過六個多小時治療,受傷的左膝包上厚厚繃帶,第二戰比賽,蘇麗文頂不住痛楚與對手接連攻勢,倒地七次,咬著牙,她勉強站起來,以一比零擊敗紐西蘭選手鍾羅蘋,對手不禁稱讚她是「勇敢的對手」。


    她與克羅埃西亞選手爭銅,含延長驟死賽的四回合中,摔倒了十一次。但她利用右腳支撐,伺機以嚴重受傷的左腿進攻,前兩回合竟戰成平手。但她左膝痛到失去知覺,防護員數度進場,用冷凍噴霧劑狂噴蘇麗文傷處,在第三回合更倒地三次,頻頻搥著地板。她當時心想:「老天爺,請讓我站起來,完成最後卅七秒。」「我背著國旗出來,沒有放棄的理由。」


    銅牌戰第三回合,蘇麗文撐過去了。進入驟死戰,祖布契琪選擇對蘇麗文殺傷力最大的中端攻勢,終結比賽,蘇麗文趴倒賽場,她掙扎爬起敬禮,全場響起掌聲。她,沒有讓老爸丟臉,更帶給中華隊該屆奧運最動人的光榮。


    蘇麗文在奧運賽場上忍住膝痛,是為了對罹癌父親的承諾。許多觀眾噙著淚水看電視轉播,痛徹心扉的感動,她雖不能奪牌,價值卻遠勝一枚金牌。


 


毅力驚人的王永慶


        經營之神──王永慶毅力驚人,六輕的設立為台塑發展的分水嶺,帶動台塑營收倍數成長的火車頭。六輕籌設過程一波三折,自申請到量產,前後耗費30年,每每絕處又逢生,由此約略可窺見王永慶堅忍不拔的毅力。「貧寒的家境,以及在惡劣條件下的創業經驗,使我年輕時就深刻體會到,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憂,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一己的努力。」王永慶如此自況。他也相當重視養生之道,中年以後堅持每天跑步一個小時,風雨無阻,數十年如一日。他曾說:「跑步很辛苦,也很枯燥,但是為了身體健康,就必須持之以恆地跑下去,久而久之,像是日常工作之一,就不覺得辛苦了。」然後再用自己發明的「毛巾操」做體操,天天如此,即使出差在外也不例外,也因此能享壽91歲高齡。


 


【反向聯想】


樂羊子妻勸學


    《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中有個故事﹕有一個叫做樂羊的人,到別國去拜師求學,過了一年,他就回來了。他的妻子正在織布,看見他回來,就問道:「你的學業完成了嗎?」樂羊說:「還沒有,因為我很想你,所以先回來一趟。」他的妻子一聽,馬上把織布機的線剪斷,說道:「這塊布的原料是來自蠶繭,由織布機一絲一絲的累織而成。現在我把它剪斷,白白浪費了以前所有的時日;你在外求學,如果中途而廢,這不是和剪斷織布機上的絲線是一樣的嗎?」樂羊聽了,非常感動,又繼續外出求學,這次一去就去了七年,直到學成之後才回來,果然得到了魏文侯的重用,而做出一番事業。


 


神童方仲永


    北宋方仲永出生於一個窮苦的農家,從小聰明可愛,天資超群。五歲時便會吟詩寫對,人們紛紛談論:「黃通山裏出了神童!」


    自從有了這個號稱神童的兒子,仲永父親樂得閉不上嘴,整天馱著他走街串巷,炫耀賣弄。人們也像觀看什麼寶貝似的,只要仲永一來,就要他當場詠詩,有錢人還給幾兩碎銀子。有一次,父親馱著仲永來到一個鎮上。一位老先生想考考他,出了一句上聯:「子騎父當馬」。誰知仲永想也沒想,高聲答對:「父望子成龍。」眾人譁然。那位老先生豎起大拇指連聲讚道:「神童,神童,真神童也!」


 北宋大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那時也是一個十二歲的孩童。曾隨父親到金溪舅舅家探親,見過方仲永,王安石有意試試仲永的詩才,看見一個夥計正在劈柴,便念道:「鈍斧劈柴,三杈四枒,柴開節不開。」仲永瞥見一個廚婦正在切藕,隨口答出:「快刀切藕,七孔八竅,藕斷絲不斷。」王安石一聽,很是佩服。但是,等他十九歲第二次到金溪時,再問起神童方仲永,人們告訴他:神童已經作不出詩,寫不出對,和普通人沒有兩樣了。


 

kennyb09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想與立志


【事例】


吳寶春的麵包人生


    吳寶春生長於屏東鄉下,家境貧窮,國中畢業後離鄉北上,到台北當麵包學徒。在當了十幾年的傳統麵包師傅後,受到陳撫光引介而接觸到新式麵包。2010年,吳寶春代表台灣,參加在法國巴黎舉行的首屆世界盃麵包大師賽(LES MASTERS DE LA BOULANGERIE)憑著過人的毅力,打敗十六國二十三位麵包高手,獲得歐式麵包組 (Pain) 世界冠軍。


    吳寶春剛當麵包學徒時,師傅很兇,為了習得一技之長,有時一天只睡兩個小時,十七歲的他難免意志力薄弱,但他想到媽媽的勇氣,告訴自己咬著牙撐下去。他說:「小時候家境清寒,母親常在冬天燉煮酒釀桂圓驅寒,那溫暖的味道,總讓我心裡感到富足,我參賽不只是為了國家,而是要將母親養八個小孩的毅力精神讓全世界都知道。」2007年參加樂斯福亞洲選拔賽時,他這席陳述創作理念的話,讓評審頻頻拭淚。


    後來,為了參加麵包比賽,他也曾經有三個月的時間,下班後再練習比賽的麵包,經常凌晨兩、三點才睡,他形容當時拖著孤獨的身影,曾有幾度迷惘,問自己:「到底為了什麼?」後來,他悟出是熱情──對麵包的熱情,讓他不停息地往前走,「麵包烘焙,是自己要走的路,就要全心付出,這是成功的代價。」


    永不跟自己妥協,也是他成功的秘方之一。麵包從攪拌、發酵、整型、烘烤,有一個步驟沒有做好,溫度不對,他就重新再來一次,絕不跟軟弱的自我妥協。就像參加「樂斯福盃麵包大賽(Coupe Louise Lesaffre)」時,他明知出國費用高昂,但還是提早出發到法國,就是要讓他養的老麵(活酵母),先去適應環境,「當你放入愛心與情感,它就會回饋給你好麵包。」


    他最感佩的是日本麵包師傅,他們做了五,六十年的麵包,不會因為地位或名氣,就放棄技術,把身為一個麵包師傅,當成一份神聖的志業,終生相許。而人們也把這些老師傅當做寶,尊重他們,賦予他們該有的社會地位。


    他也從麵包的身上,學習到很多。吳寶春說:因為要做出好吃的麵包,了解老麵的酵母變化,他看書、上網學習,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食品科學與化學方面的專業知識;為了怕破壞味覺,他下定決心戒煙;為了創作麵包,他也學著欣賞藝術、音樂、品嚐美食,他說「麵包是專業技術,但也需要學習不同領域,才能豐富我的麵包。」對吳寶春來說,麵包代表學習,學習帶給他成長,帶給他快樂。


 


【論點闡述】


    理想就是對未來的美好意願和憧憬,也是對未知人生的希望和合理想像,更是經過努力有可能實現的遠大目標。真正的理想,不是人生中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一個人生命的靈魂、生活的目標、奮鬥的動力和前進的風帆。理想體現了人類對於自我超越的渴望,也是對真、善、美的追求。有了堅定的理想,就要付諸行動去實現,這就要靠志氣和自信,而且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堅持的恆心。立志是成功的起點,是事業的脊樑。因為每個人對未來都有希望和計畫,所以立志當存高遠,有了凌雲壯志,更須腳踏實地的努力和堅持不懈的毅力,才能邁向成功。所謂「有志者,事竟成」,有為的青年當設定遠大的理想,立下堅定的志向,期許自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100字論據】


    吳寶春憑藉著對麵包烘焙的熱情,不斷練習,精益求精。他把身為麵包師傅當成神聖的志業,更廣泛涉獵音樂、藝術等不同領域的知識,以豐富其專業素養。他對麵包製作一絲不苟的堅定毅力,終於打敗十六國二十三位麵包高手,獲得世界盃麵包大師賽冠軍。


 


50字論據】


    吳寶春憑藉著對麵包烘焙的熱情,不斷精益求精,更廣泛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以豐富其專業素養。他那一絲不苟的毅力,終於獲得世界盃麵包大賽冠軍。


 


【格言名句】


l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l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行者,行不果。——墨子


l          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劉秀


l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l          有志者事竟成也。——范曄


l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l          人之為事,必先立志以為本。志不立,則不能為得事。——朱熹


l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王陽明


l          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列夫·托爾斯泰


l          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則定能臻於至美至善的境地。——居禮夫人


l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樑。——克雷洛夫


 


【類比聯想】


愛呆西非連加恩


        二OO一年十一月,替代役男連家恩踏上了被外人視為「黑色大陸」的非洲。「在飛機上看撒哈拉沙漠的景象,還真有點嚇人,千篇一律的沙丘,綿延不斷,四十幾度的溫度,在沒有冷氣,也沒有空氣流通的機艙裡,整部飛機快要變成悶燒鍋。」高溫,成了他對非洲的第一個印象。
   
布吉納法索環境髒亂,塑膠袋滿城飛舞,牛羊常誤食噎死,造成居民損失。連家恩發起了「心靈環保」活動,以垃圾換舊衣的方式,教導民眾改掉隨手丟垃圾的習慣。第一次活動圓滿結束後,經由網路無遠弗屆的影響力,再次募集到一千五百箱衣服,其間雖然一度癱瘓當地郵局,並帶給他許多問題和困擾,但是,「整個事件中,我忽然體會到,人生還有一些正面的東西,在向這個充滿貧窮、疾病死亡的國度證明,那就是愛。」連家恩告訴自己:「總有一些事可以讓我做吧!總有辦法可以改變一些什麼吧!」、「好命的孩子,應該比別人付出更多,這樣,好命才有意思。」因此,為了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他開始募款為當地掘井和蓋孤兒院。非洲經驗讓他體驗了新的人生境界,雖然他身處旁人所稱的黑色大陸,但他卻體驗了人生最正面的東西,「做這些事,只是希望人生多一種嘗試,分享愛給需要的人。」他的「仁心」和「力行」,宛如現代史懷哲,以自己的付出,帶來全新的改變。


 


人生不設限


        力克.胡哲出生時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沒有四肢。他曾經三次嘗試自殺,十歲那一次,因為無法忍受讓家人為他的死終身悔恨,而決定中止這樣的行為,第一次意識到要為自己的快樂負責。他也曾一天內被十二個人嘲笑,最後因為一個同學的正面肯定而重新振奮。


    他是澳洲第一批進入主流學校的身障兒童之一,也是他高中母校第一位競選學生會主席的身障者,並獲得壓倒性勝利,被當地報紙封為「勇氣主席」;他是第一個登上《衝浪客》雜誌封面的菜鳥衝浪客,也曾在夏威夷海邊與海龜一同游泳、在哥倫比亞潛水,而且踢足球、溜滑板、打高爾夫球樣樣行。


    他十六歲時第一次在小型聚會中跟同學分享自己的故事,口碑從十二個人開始;在決定以「激勵他人」為生命目標,並創設「沒有四肢的人生」這個非營利組織之後,至今已在五大洲超過二十五個國家、舉辦過一千五百多場演講,給予 / 接受數百萬個擁抱,自稱為「擁抱機器」。他獲得各國、各界領袖接見,也曾在哥倫比亞國會發表演說,除了常常在各國最大的場地如體育館、鬥牛場、表演廳或巨蛋舉辦演講會之外,也不斷造訪教會、學校、垃圾城、貧民窟、勒戒中心、監獄和紅燈區;他散播希望與愛的行動深受教師及家長讚譽,認為應該把他的故事列入學校課程。


    他二十一歲大學畢業,取得會計及財務規畫雙學位,熟稔投資,並擁有自己的公司;2005年被提名為澳洲年度青年楷模。出版過兩片暢銷全球的DVD,寫了一本書,為他量身打造的電影《蝴蝶馬戲團》則在2009年獲得「門柱影片計畫」的最大獎。


    他是力克,天生沒手沒腳,卻活出不受限的生命奇蹟。


 


【反向聯想】


玩物喪志的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自幼養尊處優,逐漸養成了輕佻浪蕩的性格。在位期間,怠忽政事,重用蔡京、王黻等奸臣,橫徵暴斂,驕奢淫逸。置造作局,專門製造供皇室享用的奢侈品。又設蘇杭應奉局,搜括民間奇花異石,用大量船隻一批批運至開封,稱為花石綱。許多百姓因花石綱的徵發而弄得家破人亡,成為地方上二十年的大禍。在開封用人工築成一座周圍十餘里的艮岳,在山上興建亭館樓台,耗費巨萬。設「西城括田所」,以沒收荒地及戶絕田為名,霸佔大量民田。他迷信道教,極力抬高道教的地位,設道官階二十六等,和政府官吏同樣領取俸祿,自稱「道君皇帝」。任用貪官宦官橫徵暴斂,激起各地農民起義。宋徽宗玩物喪志,對邊境上的危機滿不在乎,終於在靖康之難成了俘虜,北宋也在他手上亡國了。


 


兩個和尚


        從前四川有兩個和尚,一個很有錢,每天過著舒舒服服的日子;另一個很窮,每天除了念經時間之外,就得到外面去化緣,日子過得非常清苦。


有一天,窮和尚對有錢的和尚說:「我很想到印度去拜佛,求取佛經,你看如何?」有錢的和尚說:「路途那麼遙遠,你要怎麼去?」窮和尚說:「我只要一個缽、一個水瓶、兩條腿就夠了。」有錢的和尚聽了便哈哈大笑,說:「我想去印度也想了好幾年,一直沒成行的原因就是旅費不夠。我的環境比你好,我都去不成了,你又怎麼去得成?」過了一年,窮和尚從印度回來,還帶了一本印度的佛經送給有錢的和尚。有錢和尚看他果真達成願望,慚愧得面紅耳赤,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秦代首位起兵抗暴的志士陳涉,年輕時曾為人耕田。有一天,走到田邊的高地休息,他望著無垠的大地沉思,期許將來若富貴了,一定不能忘記現在的困苦!


    與陳涉一起在田裡工作的夥伴聽了,笑說:「像我們這樣的田稼人,將來有什麼富貴榮華可言呢?」陳涉不禁嘆口氣說:「唉!一隻小小的燕雀,又怎能明白鴻鵠那種大鳥的志向呢?」


    陳涉後來在大澤鄉和吳廣發動起義滅秦,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壯舉。若無傭耕壟上時即埋在心底的鴻鵠壯志,怎能想像後來的富貴榮華呢?

kennyb09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竹縣參加全國語文競賽作文選手培訓講義


    報告人:施並宏


壹、評審心理學


        一、開頭要有新意,讓評審眼睛一亮


    二、內容引經據典,讓評審覺得博學


    三、舉例信而不俗,讓評審感到有料


    四、取材正向積極,讓評審看見宏觀


    五、結構四平八穩,讓評審無懈可擊


    六、遣詞精彩優雅,讓評審咀嚼生津


貳、審題要領


    一、分辨文體


        (一)記敘文:寫人、記事、描景、狀物、記遊


                      務必做到敘中有情,情中有敘


        (二)議論文:


l         單項題-是什麼型、為什麼型、如何型、談論型、我與○型


l         雙項題-相反關係、因果關係、並重關係、選擇關係


l         多項題


l         廣義題


    二、確定範圍


       (一)分解關鍵詞(抓「題眼」)


       (二)掌握題意的規定和限制:人稱、對象、時間、地點、數量


       (三)如何破題


l         寬題窄作、窄題寬作:窄題要小題大作,寬題要大題小作,字數越少,範圍越大


l         淺題深作、深題淺出


l         虛題實寫、實題虛寫:注意題目虛化後的哲理意義,引申題目的內涵及言外之意


l         老題要往新處想


l         要學會「轉題」的工夫


       (四)常見的審題缺失


l         題深文淺


l         文不對題:弄錯對象、弄錯時間、弄錯地點、弄錯人稱、弄錯重點、弄錯範圍


l         開頭慢一點:構思好再下筆


    三、明訂中心


       (一)中心思想要健康


       (二)中心思想要明確


       (三)中心思想要實在


       (四)中心思想要新穎


    四、現代作文比賽的命題趨勢之啟發


l     內容多著重在理想的抒發和奉獻的人生觀


l     文章是「作」出來的:直接經驗+間接經驗


 


叁、如何佈局


    一、記敘文


l     以時間的順序佈局


l     以空間的順序佈局


l     以事物的類別佈局


l     以事件的線索佈局


    二、議論文


l     總分結構


l     反正結構


l     並列結構


l     遞進結構


l     綜合結構


肆、如何開頭


    一、記敘文:破題法、對話法、回憶法、引用法、情境描寫法


    二、抒情文:懷古引入法、睹物思情法、觸景生情法、傷時抒情法


    三、議論文:破題法、引用法、舉例法、問答法、解釋法、比喻法


伍、如何結尾:總結法、引結法、呼應法、勸勉法、反問法、感嘆法、啟示法


陸、如何引例


    一、引例的種類:人例、事例、言例、數據例……


    二、引例的思考方式:類比聯想和反向聯想


    三、引例的表達(ABC格式):詳引和略引、概括性和針對性

kennyb09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片落葉-觀察要領的指導


施並宏


 


    深秋的校園裡落英繽紛,帶著一群小四的孩子到樹叢下撿拾落葉,進行觀察寫作的課程,每個孩子都樂得像隻活蹦亂跳的小麻雀兒。


    回到教室只見每個人的桌面上都擺著大大小小型態各異的幾片落葉學生們已經迫不及待地彼此觀摩起來嘰嘰喳喳地交頭接耳平常最聒噪的建平舉著一片楓葉獻寶似的對我說


 


    老師你看,這片楓葉暗紅暗紅的,好像我的手掌喔!上面還有鳥大便呢!


 


    我趕緊將他的話抄錄在黑板上請同學們分析建平觀察到什麼答案是顏色和形狀都屬於視覺觀察的範疇


    我告訴同學們說:觀察就是仔細看,認真區別。觀察寫作的目的是要詳盡且細緻地把觀察對象描寫出來,以便在讀者腦海中投射出事物的完整輪廓所以光靠視覺觀察是不夠的還要加上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甚至心覺六種感官並用才能把事物寫得鮮活這就叫「感官拓思法」。接著請同學們在學習單上試寫一段。


    秉鈞寫的是:


 


    這片楓葉顏色紅紅的,有的地方黑黑的,周圍尖尖、翹翹的,摸起來很粗,聞起來有點臭臭的。


 


    秀娟寫的是:


 


    這片楓葉已經乾枯了,它的尾巴裂開,中間也破了一個洞,靠近葉柄的地方沾著一些白色的小碎屑,好像殘留的鳥大便,背面還有蜘蛛網殘留的痕跡。


 


    我把這兩段短文揭示在黑板上,請同學們比較其優缺點,結論是:第一篇運用了三種感官觀察卻並未把落葉的輪廓和部位寫清楚第二篇的視覺觀察比較細膩位置也清楚但沒能綜合運用各種感官


    於是我藉機歸納並指導觀察靜物的要領


 


按一定的順序觀察


    為了將所觀察物品的面貌完整而清晰地再現於讀者的腦海中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描寫通常是先寫「整體」再寫「局部」的。然而各種事物的組成部件不同,對於局部的觀察順序也會因物而異,比如寫一雙鞋,就可分成鞋面、鞋側、鞋尖、鞋跟、鞋底等幾個部位,分別觀察。再以觀察植物為例,其外形結構不外乎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而「葉」的部分還有葉柄、葉緣、葉尖、葉脈和葉背;「花」的部分也有花瓣、花蕊、花萼、花托等結構,如果能仔細記錄下每個部位的特徵,再依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列組合,一定是篇條理清晰、內容豐富的好文章。


    雖說觀察的順序因人而異不外乎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由遠及近或由近推遠由裡至外或由外到裡,然而依照不同事物的性質,其間還是有一定的邏輯可循。請看下列兩段描寫植物的短文:


 


    六月雪的一部分根裸露在外面,盤根錯結,古樸蒼勁,像是經受了無數風霜雨雪襲擊而依然有力的鋼筋鐵骨。兩根並不粗的主幹斜插雲天,像兩條矯健的龍正要騰空飛起,去九天遨遊。那小小的側枝,有的挺拔向上,有的蜿蜒而下,有的向側伸展,真是姿態各異,令人百看不厭。最富有生命力的,是那些宛如朵朵綠雲的葉子,長圓形的小葉片,片片那麼碧綠,那麼肥厚,就像塗了一層油,閃閃發亮。有的幾片葉子簇成一團,很像朵朵綠花;有的一簇挨著另一簇,層層疊疊,如浮雲飄動,為那褐色的枝幹增添了無限生機。


 


    這是按照「根-莖-葉」的順序,由下往上描寫的。因為木本植物的樹形高壯,人的視線通常與樹幹平行,再慢慢抬頭仰望,所以形成由下往上的觀察順序,是合乎邏輯的。


 


    茉莉花兒從綠葉之間探出頭來,顯得那麼小巧玲瓏,精緻可愛。它的花瓣層層分開,形成朵朵圓形的小白花,只見那白淨的花瓣潤如玉、白如絹、輕如紗,散發出陣陣清香。它的葉子是橢圓形的,翠綠欲滴,葉脈發白,清晰可數,葉片卻多得數不清。嬌小的茉莉花有了這些綠葉陪襯,就好似碧玉盤中鑲嵌的顆顆明珠,又像是碧空上懸掛的點點繁星,真是惹人愛憐。


 


    這段短文則是先寫花,再寫葉。因為開花的草本植物通常長得矮小,而它們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嬌豔欲滴的花了。所以作者先寫花朵,再寫陪襯的綠葉,形成由上往下的順序,也是合乎邏輯的。


    可見只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觀察描寫,必能寫得條理清晰,層次井然。切忌看到哪寫到哪,東一筆西一筆,這樣物品的形態在讀者腦海中也就變得殘缺不全、支離破碎了。


 


調動多種感官同時觀察


    觀察不能只靠眼睛去看,還要用手摸、用鼻子聞、用耳朵聽以及用腦子想,有時甚至要用舌頭去嚐嚐,因為事物除了肉眼可見的形狀、大小、數量、顏色以外,還有些性質是肉眼看不出來的,比如:質地、聲音、冷熱、軟硬、味道等,為了更準確地對事物進行觀察,必須調動各種感官相互支援,請看以下這段短文:


 


    我家養了一隻乒乓球大小的巴西烏龜,牠的模樣很可愛。鼓著兩盞燈泡似的小眼睛,在陽光下發出晶瑩的綠光;墨綠色的龜殼上有十三塊六邊形的「積木」,就像一片拼圖,積木之間由黃綠相間的「彩帶」隔開,交相掩映,摸上去滑溜溜的。小烏龜爬行的動作很慢,聽不到一點爬動的聲音,有一次我好奇地用手指推推牠,牠卻把頭和腳都縮進殼裡去,一動也不動,活像一塊綠石頭,有趣極了。


 


    根據這段短文,我請學生思考兩個問題:第一、作者寫出了小烏龜外形上哪些特點?(身體小、眼睛亮、龜殼光滑有紋路):第二、作者運用了哪些感覺器官?(眼看、手摸、耳聽、腦想)。透過例文的分析,學生知道在具體觀察物體時,必須用眼睛看看物體的顏色、形狀;用手量量物體的大小、摸摸物體的質地;用鼻子聞聞物體的氣味;用耳朵聽聽物體的聲音;甚至用舌頭嚐嚐物體的味道和口感;然後用手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思考材料排列的順序;用嘴巴說出觀察的順序和感受,才能把物體描寫得生動鮮活,這就是所謂的「體驗」或「體察」,也可以稱為「感官拓思法」。


    當然,觀察對象不同,觀察的內容、順序以及運用的感覺器官也必須彈性調整,有所區別,不是千篇一律都必須調動所有感官去觀察的。


 


觀察同時展開聯想和想像


    想像是「無中生有」,聯想是「有中生新」,二者與觀察都是寫作中不可或缺的思維活動。寫作文光是把觀察所見記錄下來是不夠的,那樣的文章硬梆梆地不帶一絲感情,就像說明文,是引不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的,所以還必須在描寫時展開聯想和想像。


    一篇好的作文常常是聯想的巧妙組合,是作者精心編織的一幅絢麗多彩的圖案。比如看到「彎彎的月亮」想到「小小的船」,這是「相似聯想」;看到「廢棄的古井」想到「祖先的胼手胝足」,這是「接近聯想」;從「種子的力量」想到「大象、獅子、金剛的力量」,這是「對比聯想」;從「蒲公英的葉子呈一系列鋸齒狀」想到「二月春風似剪刀,這麼整齊的鋸齒,肯定是風伯伯的傑作」則是「因果聯想」,聯想的作用可以開闊思路,豐富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小學生熟悉的譬喻、擬人、誇飾等修辭法都是聯想思維的具體運用。


    想像雖然也是由具體事物所引起的,但想像出來的內容相對比較豐富,一般都有形象化的情景。描寫這些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卻又合情合理的。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故事中,可憐的小女孩在飢寒交迫的冬夜裡,點燃了一根又一根火柴,終於凍死在街頭,這是作者觀察到的具體事實。可是小女孩臨死前擦亮火柴時,她腦海中到底在想些什麼呢?作者從這裡展開了豐富的想像:點燃第一根火柴,她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第二根,她彷彿看見了香氣騰騰的烤鵝……;第三根,她覺得自己坐在一棵聖誕樹下……;第四根,彷彿看見最疼愛自己的奶奶……;當她點亮最後一根火柴時,奶奶把她抱在懷裡帶走了……。這些想像都是小女孩的心理活動,合情合理,讀者讀後不但格外同情這個小女孩,還會激起關懷弱勢兒童的惻隱之心,這就是想像的無窮魅力,它讓人們在具體事物之外,開闢了一個無限寬闊的思維活動空間。


    聯想和想像都必須由具體觀察入手,不能脫離客觀事物間的聯繫。兒童的想像力是豐富的,關鍵在於教師能否巧妙的引導和啟發,以觀察的材料為基礎,以情感的激發為動力,以事物之間的聯繫為媒介,才能「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用文字編織出美麗的圖案來。


    總之,觀察是寫作的基礎能力,也是獲取作文材料的不二法門。教師如果能正確地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要領,學生寫作時就不會沒有材料可寫;如果能順著學生的觀察興趣,激活思維,引導聯想和想像,則學生不但能寫出豐富的內容,更能創出優美的詞藻和天馬行空的想像空間,則提升寫作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文登載於國語日報)

kennyb09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