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也能教會孩子寫作

芥菜籽作文教室  施並宏

    小學生面對作文簿,咬著筆桿,抓耳撓腮,就是一個字都寫不出來——這個畫面令許多家長頭痛萬分。筆者在二十年的寫作教學歷程中,也不斷被問到這個問題:「為什麼孩子明明看了很多書,寫作文時卻派不上用場呢?」事實上,歸納小學生寫不好作文的原因,不外乎沒有材料可以寫、不知道怎麼下筆鋪陳組材、文章內容淺白空洞……等,若要筆者開藥方,「培養觀察方法」、「範文引導寫作」兩者絕對能調理體質,強筋健骨。以下不揣淺陋,提出一些容易操作的具體策略,相信做為家長的您,只要有心,也可以教會孩子寫作文。

一、從生活情境教會孩子觀察方法

    「觀察」是認識世界各種事物的窗口,更是獲得寫作材料的不二法門。日常生活中值得寫進文章的材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現代家長最看重的,也是假日全家出遊,共享幸福的親子時光。但為什麼這些生活經驗進不了孩子的大腦,成不了寫作的材料呢?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這是「鷹架」沒搭好。也就是說:孩子玩是玩了,看是看了,但是都沒有看進去、記下來。人腦就像電腦,生活中瀏覽過的人事景物不知凡幾,但真正烙印在腦海中長記不忘的卻少之又少。如果要讓孩子將生活經驗記憶下來,那就要帶領他做觀察。學會觀察的方法,孩子將養成主動觀察的好習慣,一生受用。

    觀察的要領有三:首先,是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通常是先看「整體」再看「局部」,然而各種事物的組成部件不同,對於局部的觀察順序也會因物而異。比如寫一雙鞋,就可分成鞋尖、鞋面、鞋側、鞋跟、鞋底等幾個部位,分別觀察。再以觀察植物為例,其外形結構不外乎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而「葉」的部分還有葉柄、葉緣、葉尖、葉脈和葉背;「花」的部分也有花瓣、花蕊、花萼、花托等結構,如果能仔細觀察每個部位的特徵,再依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繪圖加上重點筆記,寫作時就不怕沒有材料可寫了。

    其次,是要調動多種感官同時觀察。觀察不能只靠眼睛去看,還要用手摸、用鼻子聞、用耳朵聽以及用腦子想,有時甚至要用舌頭去嚐嚐。因為事物除了肉眼可見的形狀、大小、數量、顏色以外,還有些性質是肉眼看不出來的,比如:質地、聲音、冷熱、軟硬、味道等,為了更準確地對事物進行觀察,必須調動各種感官相互支援,才能把物體描寫得生動鮮活,這就是所謂的「體驗」或「體察」,也可以稱為「感官拓思法」。

    最後,要透過比較觀察,抓住事物的特點。舉例來說:當你第一眼看到長頸鹿時,你會注意到牠身上什麼地方呢?是瘦瘦高高的身體嗎?是長長的脖子嗎?還是身上一塊塊多邊形的斑紋呢?這都是長頸鹿與眾不同的地方,我們稱之為「特徵」。你也可以觀察一下班上的同學,他們幾乎沒有一個是完全相同的。單從外表和性格來看,就有不少差異:有的個子高,有的個子矮;頭形有大、有小、有圓、有扁;有的濃眉大眼,有的蛾眉鳳目;有的體格結實,有的骨瘦如柴;有人說話聲如洪鐘,有人講話輕聲細語;有人是急驚風,有人是慢郎中……,唯有掌握了他(她)的特點,才能將其真實面貌反映出來。

二、從短文讀寫幫助孩子累積材料

    寫作所需的材料可以分成直接經驗間接經驗兩種:發生在自己生命中的悲歡離合是最容易掌握和表達的「直接經驗」,可以從觀察和體會擷取,以文字再現。可是要怎麼才能寫得情真意切、詞藻優美呢?就要靠閱讀別人的好文章來觀摩學習了。另外,很多文題是孩子生活中缺乏或從未經歷的體驗,比如要家長開車接送的孩子寫「上學途中」,要家中沒養貓狗的孩子寫「我的寵物」,甚至要家庭幸福的孩子寫親人過世的經驗,都是強他們所難,怎麼辦呢?還是得靠閱讀。從書籍雜誌、報刊媒體吸取別人的生活經驗,轉化為自己的寫作材料,這便是「間接經驗」。所以說: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沒有充足的輸入,何來豐富的產出?

    閱讀的方式有「博覽」和「精讀」之分。前者是大量閱讀,後者是針對特定文本深入地分析探討。我想:一般人讀書大多屬於前者,孩子們尤其喜歡讀故事性強的書籍(比如小說),但這類讀物是以情節動人,讀完後並不對寫作有直接的助益。真正能立竿見影,幫孩子完成一篇作文的,是與題目有關的短篇散文(以下統稱「短文」),它的來源主要是教科書的課文、報章雜誌的投稿作品(特別推薦《國語日報》的學生創作)、網路文章等。筆者過去常建議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剪報,藉以累積大量的短文,並按文體(記敘、抒情、議論、說明、應用等)或題材(寫人、敘事、狀物、描寫等)分門別類,久之就成為豐富的作文範本資料庫。

    學生的作文訓練是一個從模仿到創造的過程。從仿到作,由俗入雅,這是學生寫作的基本規律。寫作前,可以選擇二、三篇與主題相關的短文,從下列幾個層面與孩子一同比較、賞析:

    (一)立意取材方面:文章中心思想為何?從哪個角度選取題材?

    (二)結構組織方面:開頭、結尾有何特色?怎樣組織材料、架構文章?怎樣區分詳略?

    (三)遣詞造句方面:文章中有哪些優詞美句?運用了哪些句群和修辭手法?

    對於寫作能力比較差的孩子,筆者建議家長可以從「抄寫」優美的短文著手。因為古人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同理,藉由抄寫的過程,也可以掌握寫作的要領,培養對文學的鑑賞力。所謂「眼過千遍不若手過一遍」,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孩子抄寫時,其腦部有三個區域顯示出活動有所增強,分別為左梭狀腦迴、額下迴和後頂葉皮層,這三個區域與成人閱讀和書寫時活躍的大腦區域相同。因為視覺和動作的配合,看似機械的抄寫,卻能促進大腦的活動,提升學習效果。只要孩子能做到坐姿端正、字體工整,抄寫美文絕對能在孩子的大腦烙下痕跡,收潛移默化之功。

    總之,寫作能力是記憶力、理解力、創造力和邏輯思考能力的綜合展現。國小階段,孩子的寫作能力提升,連帶也能促進其他領域的學習效果。而面對全球中文熱的趨勢,未來孩子的寫作力,將不僅做為狹隘的考試工具,更是人才競爭的關鍵能力。家長們要增進孩子的寫作能力,其實不假外求,從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從讀寫短文中幫助孩子學會分析與鑑賞,您,也可以成為孩子的作文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nyb09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