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年兩岸文化交流教育參訪活動心得札記




施並宏 撰




壹、楔子




    一直以來總有個夢想,嚮往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放馬奔馳,因此對於新疆這個遙遠的地方,已經在腦海中一遍遍地建構起一幅天蒼蒼、野茫茫的壯闊景象。期待的日子終於到來,我將前往傳說中的絲路、西域和天山瑤池,新疆,我來啦!




 




貳、旅遊日記




7/10  台北>澳門>珠海>烏魯木齊




    午宴-與珠海市香洲區第一小學鄭展紅校長座談




    鄭校長關心的話題:




一、基礎學力問題:大陸也對學生進行各科學力測驗,其結果會在校長會議




    上公開,成績不理想的學校必須在學校內部檢討,要求老師進行補救。




    二、安全問題:指校園內的學生活動安全,由於家長意識提高,學校越來越




        怕出事。




    我方關心的話題:




    一、體罰問題:兩岸都不准體罰,連辱罵也不行。




    二、教科研問題:著重提昇教師教學技巧和實力,鄭校長本學期將一位屢遭




        家長投訴的老師調離班主任位置。班主任是挑選最優秀的老師擔任,其




        津貼較校長的主管加給高,該校並另設列副班主任。




    下午從珠海搭巴士到廣州新白雲機場,撘乘長安航空班機飛烏魯木齊,但飛機誤點一小時(大陸內地民航機的誤點似乎是常態了,只聽見擴音器中不斷傳來某某班機誤點,非常抱歉之類的廣播,幾乎每一航班都誤點)。其間航程約五小時,我的腰椎隱隱痠痛起來,無奈之下,只好站到機艙後頭苦撐,卻意外認識了俄羅斯的中國媳婦瑪莉,與隨母親回疆探親的廣州中學生詩盼。瑪莉是在烏市讀書時,認識由湖北來此任職電信局的先生,兩情相悅,因此嫁給了新疆,她大腹便便,已有六個月身孕,中文的咬字十分標準。詩盼的母親則是烏市人,因為到廣州謀職進而定居,她就讀昂貴的私校,週間住校,個性非常開朗獨立,此番是生平第一次回母親的娘家探親,她對於從未謀面的表哥、表姊相當期待,嘰嘰喳喳地訴說著如何準備禮物?如何計畫這幾天行程?由這兩位新朋友身上,證明我即將到訪的都市,是個族群多元,交通薈萃的好地方。




    省會-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在國民政府時代稱為「迪化」,這裡號稱「世界上距海最遙遠的都市」,卻與台北一樣的繁榮,白日裡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夜晚霓虹閃爍,眩惑迷人,與上海、廣州相比,它是年輕的都市,充滿朝氣和希望。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是西安為起點的絲路通往中亞和歐洲的咽喉;發達的空中運輸,又是新疆與內地往來的樞紐。來到烏魯木齊,可以見證大陸政府「開發大西北」的具體成效,也可看出邊陲地區追趕沿海省份的繁榮是指日可待的。




    地陪導遊是個漢人,姓張。她首先便要我們習慣「睡懶覺」的生活方式,因為新疆夏季是名符其實的「晝長夜短」,早晨約六點半日出,到夜晚十點半才天黑。人們的作息也隨著延緩,早上十點出門上班,到晚上八點才陸續下班(當地人的上班時間是AM1000~1300 PM1500~1900),往往到了夜間九點,天色還猶如傍晚,此時人們才聚集在公園運動、聊天,真應了西遊記裡那句話「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呢!




    當然,她也不可免俗地介紹幾句當地的順口溜,最受用的是以大陸各省省名串起的順口溜:




    兩湖、兩廣、兩河山(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




    五江、雲貴、福吉安(江蘇、江西、浙江、黑龍江、新疆;雲南、貴州;福




    建、吉林、安徽)。




    四西、二寧、青甘陜(四川、西藏;寧夏、遼寧;青海、甘肅、陜西)




    還有內、海、北、上、天(內蒙古、海南、北京、上海、天津)。




    外加重慶市、港澳特別行政區。




    此外,導遊也說明:「新疆」一詞始於清代,清朝以前統稱「西域」,建省之後,由於是新闢的疆土,因而得名。




    烏魯木齊則是維吾爾語「美麗的牧場」;




    布爾津為「口吐白沫的駱駝」;




    克拉瑪依是「有石油產出的地方」;




    阿凡提是「老師、有知識的人」。




    導遊又解釋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夾兩盆」:




   「三山」由北向南依序是: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




   「兩盆」為北疆準噶爾盆地和南疆塔里木盆地。




    因此「疆」字的「弓」代表曲折的國界線,「土」代表新疆國土的遼闊,「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畺」恰似「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色。




    新疆一省的邊界線達5400多公里,與八國相交,如「哈薩克斯坦」(「斯坦」二字,意指「家園」之意,為突厥語。)現有312國道由上海連雲港通到新疆霍爾果斯口岸。




    阿爾泰山的最高峰-友誼峰標高4070公尺,盛產金礦,又稱「金山」。




    崑崙山產玉石,最好的是「仔料」,其次是「羊脂白玉」,最差是青玉。




    天山的雪蓮生長於海拔3500公尺以上的山區,為高山蓮科植物,雪線以下採得的叫「石蓮」,莖幹中空,專治風濕性關節炎、婦科疾病。




    新疆人尊崇林則徐是民族英雄,他對這裡最大的貢獻是興建水利工程及教導農耕。




    此地早晚溫差可達15度,所謂「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然而,由於夏季高溫與台灣相當,在烏魯木齊,我們尚未能明顯感受到氣溫變化的劇烈,要等到了吐魯番和那拉提草原之後,才真正身歷其境呢!




 




 




7/11  遊天山、天池




    上午,我們遊歷了古稱「瑤池」的天池,天池是天山融雪匯聚而成的淡水湖泊,我們搭乘遊覽車上山,壯麗的山光一覽無疑;復坐上小艇遊湖,明媚的水色亦盡收眼底。可惜的是,天山雖然雄奇壯麗,但天池風景區的景觀卻令人不敢恭維,當地旅遊設施太人工化,遊客多、攤販也多,使自然美景打了折扣。倒是山腰上西王母廟的道士、道姑們,在簡陋的宿舍炊煮,洗手間雖陳舊卻還算乾淨,讓我ㄧ窺遠離凡塵,隱居山林是怎樣的生活!




    我們在這裡品嘗到第一頓新疆風味餐:烤羊肉串、手抓羊、馕,以及甜美的瓜果,更特別的,是在氈房內吃的,別有一番風味。




 




 




7/11  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中學座談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中學的基本資料:




    校長:楊學東先生




    校地:約50000平方公尺




    學制:十二年ㄧ貫的完全中學,面向全省招生。




    學生數:高、初中每班最多80人,小學每班60人,全校約六千名學生。




    小學生每天在校約6小時,不同教學樓,各打各的鈴。




    印象最深刻的是楊校長所說:「素質教育是轟轟烈烈的,應試教育是紮紮實實的。」似乎對於雷厲風行的素質教育和傳統的應試教育,首次聽到一個兼容並蓄、兩全其美的詮釋。




   




   




7/12  東疆:交河故城、火焰山、吐魯番、葡萄溝、坎兒井




    吐魯番和維吾爾族




    東疆大城吐魯番是位於天山山脈之間的低窪盆地,這裡的夏季均溫為攝氏40~50度,而且終年不下雨,年雨量僅約120mm ,於是居民修築了四通八達的地下運河-「坎兒井」,用以澆灌此地盛產的葡萄園。吐魯番到處可見翠綠的無子葡萄,各色的葡萄乾,其甜度(含糖度)足以讓你的腸胃因無法吸收而腹瀉不止。




    這裡主要居民是維吾爾族,在葡萄溝的維族人因為擁有葡萄的收入,顯得比較富裕。他們住在用土磚砌成的低矮平房,大門及房門的木造部分色彩鮮豔,許多人家門口皆貼有政府配發的「小康戶」門牌,顯見衣食無虞。家家戶戶在入門後皆有一類似穿堂或天井的公共空間,用班爛的花毯佈置著簡單的「炕」,炕上擺著小方桌,這是他們接待賓客的「客廳」。其房間呈縱向一字型排列,輩分高的在前,靠近大門,與漢人房屋愈後愈尊的配置頗為不同。




    維族人從小就學習歌舞,熱情大方,能歌善舞是他們的天性。維吾爾少女稱「姑麗」,柳眉大眼,鼻樑高挺,配上一張櫻桃小嘴,如同洋娃娃般美麗;男孩稱「巴朗子」,跳起舞來眉眼傳情,肩膀、手臂、手腕無一不動作,充滿了力與美,這般俊男美女,令人嚮往。但導遊說維族人不與外族通婚,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外族與維族若談及婚嫁,首先必須改信伊斯蘭教,想來便令人卻步。




    伊斯蘭教視豬為不潔之物,他們不吃豬肉,連講到豬肉,也要稱之「大肉」,姓朱者要改姓「羊」,據導遊說,在回民面前,若不慎說錯,可是會被掃地出門,甚至遭到追殺的。




    在葡萄溝還有另一景象,即是家家戶戶皆有一座用磚砌成縷空紋的「二樓」,裡邊並不住人,而是「葡萄晾棚」,棚內有架子,用以懸掛葡萄串,自然風乾後,變成美味的葡萄乾。同時,由於當地氣候炎熱,把床搬到屋頂上,睡在露天的星空下,亦為頗具浪漫的奇景。




    火焰山




    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東北最熱的地帶,紅色砂岩的山體由鐵、磷等礦物質構成,烈日下如火焰蒸騰,這裡建有一座西遊記展示館,別稱「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間一根圓柱即為金箍棒,其實它是被創意化的溫度計,當天所顯示的溫度是攝氏67度,如此高溫中,我們尚於地表乘坐了生平第一次的駱駝,待了近半小時,破了導遊的紀錄。不過,真正讓我見識到高溫的,是遊歷交河故城時,忘了戴帽子,還幫唐理事長背背包,在灼人的烈日下步行約一小時,早已汗流浹背,不免緬懷起玄奘法師赴西天取經的毅力來。




 




7/13-14  西疆:那拉提草原




那拉提草原、伊寧和哈薩克族




    從烏魯木齊搭乘南方航空的60人座小飛機,飛越天山山脈,來到西疆的那拉提大草原。沿途從窗口向下俯瞰,天山山脈各種地形一覽無疑,初始是遍佈皺摺,銳利陡峭的辮狀溝紋山脈,繼而是終年積雪不化,在日光下靄靄生輝的雪山,飛越白雪峰頭之後,翠綠、橘黃相間,似百衲拼布般的平原乍現,最終便來到滿山青綠的平緩草原,和尖利如刃的火燄山脈稜線相比,這裡彷若一塊綠油油的絨氈覆蓋,那起伏圓潤的山形,更似一疊疊柔軟的枕頭,視野陡地柔和、開闊起來。




    那拉提草原是哈薩克人的天然牧場,他們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每年夏季他們離開草原,到外地放牧,到了冬季草長之後,再回到草原,將已長長的牧草割下,放置屋頂晾乾,整個冬天,哈人唯一的任務便是取牧草餵牲畜而已。




    哈薩克人過著如吉普賽民族般的遊牧生活,他們逐水草而居,自由自在,不受束縛。他們的住所稱為「氈房」,是類似蒙古包的帳棚,由鋼管支架構成,內覆極富民族風味的毛毯,上方有穹窿,取其通風之效。地面鋪木板,或坐或臥,頗為舒適。哈人尚白色,故氈房外以白色帆布為主色。大門口必有一錫桶吊掛於竹竿上,錫桶下設水龍頭,進入氈房的客人需先洗手以示清潔,但不可甩手,否則會甩去財運。




    我在旅途中認識一個18歲的高中生-阿仁·別克,阿仁是名,別克是姓,也是繼承自他父親的名字(哈族人以父親的名為姓)。他隨父親到此接待我們,是個有禮且斯文的年輕人,攀談中,我問及哈薩克兒童就學情況,他談到許多牧民的孩子沒錢讀書,僅靠在草原上擔任騎馬教練或供人拍照所掙的一點錢供弟妹就學所需。但他住在伊寧城裡,後年即將參加高考,有點苦悶。我與他分享展望會對少數民族所做的工作,鼓勵他把視野放寬,眼光放遠,到北京念大學,將來必能為族人服務。待到晚宴時,才知道他竟是此地副政委之子,實在有眼不識泰山。




    伊寧市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大城,市內的建築頗有異國風味,伊犁河的夕陽更是美麗。漢代時,伊犁大將軍府曾是全疆最高行政中心,設省之後,由於伊犁偏西,不利於掌握全疆,因此東移到迪化。在這段戌邊的歷史中,因禁菸而發配新疆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在新疆的貢獻最為後人推崇,其次,名將左宗棠、阿桂等,也對新疆的建設貢獻甚鉅。其實,新疆做為國土的西北邊陲,其宿命即是戰亂不斷,烽火連天,我們來到中、哈(哈薩克斯坦)交界的霍爾果斯河口,親見邊防的警戒森嚴,但由於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兩國間的商貿往來又是這麼如火如荼地展開著,在邊境竟也興建起如深圳特區般的大商場,不知那些曾為保衛寸土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老兵們,會否感慨萬千呢?




 




7/15  烏魯木齊>石河子市>軍墾博物館




    「兵團是歷史的產物」,這是當地人說的話,無論是褒是貶,參觀完軍墾博物館,我只能說:「歷史對當代人絕對是殘酷的,因此它才能帶給後代人福報和借鏡。」國共內戰,國民黨潰敗後,共軍大舉入疆,接收國民黨的軍隊和統治權,然後毛澤東就命令這支部隊留在新疆屯墾戌邊,不久又顧念戰士的生理需求,號召十萬女青年到新疆,先從自己老家帶頭做起,所謂「三千湘女上天山」,文革時期,更多懷抱理想的知識青年加入這個陣容,然後是被整肅、勞改、下放的「臭老九」(當然也包括那位著名詩人艾青),這些人物,構成今日建設兵團的陣容;這段歷史,必然隱藏者斑斑血淚。我們今天參觀的,是兵團子弟在新疆建設之路上所取得的輝煌成果,然而,我們應該懷想的,卻是那些自願的、非自願的、有理想的、受冤枉的、被當權者遺棄的、被「偉大人物」陰謀出賣的,這些先民們,去體會他(她)們在那樣的時空下所受的苦楚;去緬懷他(她)們為後代子孫乃至這塊土地所做出的貢獻。心念及此,我倒不免羨慕起阿仁他們這些少數民族來,畢竟由導遊口中得知,國、共兩黨對少數民族都能充分尊重,並不曾存有控制、奴役之心,對少數民族而言,「帝力於我何有哉?」




    兵團兒女,在響應政府的政策下(或許是狂熱地對毛澤東造神崇拜之激情,又或許是戌邊將領退無可退地絕對反攻),以「三獻」為職志:「獻終身,獻青春,獻子孫」,同時以「三不」為誓詞:「不領軍餉,不穿軍服,永不轉業」,ㄧ代又一代的根留新疆,在改革開放風起雲湧的今天,許多企業開辦了,許多荒漠變良田,在戈壁中造鎮,在砂礫中建家園,石河子市就是最佳例證。




    新疆省建設兵團共有十六個師,這次接待我們的師級台辦官員,有烏魯木齊的1112師,伊犁的農4師,石河子的農8師,天山的農6師以及喀納斯的農10師。其實新疆的政治體制雖號稱雙軌並行,但兵團的地位絕對高過於自治區政府甚多,毛澤東、周恩來也算高瞻遠矚,屯墾戌邊政策保證了中共對自治區的有效統治,也保障了國土西北邊境的安全。




   「一過玉門關,兩眼淚汪汪,往前戈壁灘,往後鬼門關」,ㄧ語道破了兵團兒女的辛酸,我願向這些前仆後繼,埋骨異域的漢族勇士們致上最高的敬意。




 




 




7/16  石河子市>布爾津




    對於旅行者而言,今天是嚴竣的考驗,我們乘坐了九小時的巴士,由西疆越過沙漠和草原,來到北疆的第一站-布爾津縣,車行600多公里,而台灣到新疆也不過5400公里 罷了。




    沿途的地形多變,有魔鬼城的風蝕沙漠地形,以及國家牧場的草原地形,尤其進入阿勒泰地區之後,隨處可見的蒙古包,蒙族兒女在草場上放牧牛羊的景象,正印證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意。




    我為此感謝上帝,在短短一年間,走過韓國的大雪紛飛,走過天寬地闊的新疆草原,人生夫復何求?




    布爾津有三多:蚊子多、賓館多、烤魚多。這裡有額爾濟斯河流過,流向北冰洋(即北極海),因此又有「銀河」之稱。據賓館服務生說,她們一年只工作45個月,月薪800元人民幣,其他時間是待業的,政府每個月給100元津貼,可見布爾津是個應旅遊而生的城市。




 




 




7/17  北疆:喀納斯草原




    喀納斯草原號稱世界上最後一個「人間仙境」,喀納斯湖為阿爾泰山雪水聚集而成的湖泊,往布爾津方向注入額爾濟斯河。沿途林木蒼翠,湖水碧綠,時而碧波萬頃如青玉凝脂,時而湍飛奔流如萬馬千軍,尤其踏過近千木階,來到觀魚亭,往下俯瞰,美麗的喀納斯河蜿蜒流過綠絨地毯的全景盡收眼底,人間還有什麼景象可與茲比擬?




    途中我們拜訪了圖瓦人,據稱是成吉思汗後裔的居所,接受馬奶酒招待,欣賞了號稱文化遺產的吹管樂器-蘇兒演奏,大夥兒一起穿上蒙族服飾,跳一段草原舞蹈,也是一次難得的經驗。




 




 




7/18  遊喀納斯湖>北屯




    今天大伙兒坐著遊艇,遊覽喀納斯湖的發源地,湖光山色,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中午在布爾津郊區的小吃店品嚐拌麵和烤羊肉等新疆風味餐,由於昨夜暴雨造成部分路基坍塌,途中耽擱點時間,在飢腸轆轆的狀態下,頗覺這些常民小吃風味絕佳。




    下午五點左右下榻北屯鎮興巴酒店,店內設施平常,但沒有水,服務員說新疆缺水,下午六點後才供水。由房間窗戶下望,窗外大部分民房都是土造或磚造的牆壁,上覆土質屋頂,或平頂,或斜頂,但不覆瓦,兩側俱有幾根煙囪,偶有一頂氈房搭在庭院裡,看過去與黃土地同一色系,這就是新疆大部分地區的真實風貌吧?




 




 




7/19  北屯>烏魯木齊>國際大巴札




    早晨從北屯搭車,拉了九小時車程,於下午四點到達烏魯木齊,唉!真是一段漫長的行程,但是中途經過偶蹄類動物保護區時,看見一群復育中的國寶級野馬在草原上奔跑嬉戲,頗覺值回票價。




    由於堅持中途不用午餐,我們為自己爭取到三小時購物行程,來到國際大巴札(「巴札」為「市集」之意),這裡人山人海,宛如來到中東地區,行人全是維族的俊男美女。屆此,我們的新疆行程將要劃下句點。




叁、回首




再度回到台灣-我生長的地方,除了熟悉感之外,竟有一種沒來由的悵惘。懷念新疆的天寬地闊,青青草原、莽莽戈壁;懷念新疆的異族風情、兵團兒女,尤其全程陪伴我們的李主任勤懇踏實,平易近人,楊處長淚灑機場,真情流露,各師台辦長官們的純樸敦厚,熱忱款待,都令我午夜夢迴時,誤以為還在新疆,而升起無盡的懷想。




回憶總是美好的,然而思念畢竟無法突破遙遠的時空,何年何月再能回到夢土-新疆呢?或許只能從一張張神采飛揚的照片、一首首熱情奔放的民歌中,去回憶王洛賓心心念念的「在那遙遠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nyb09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